河川中生物賴水而生,水質環境的變化,將影響到生物繁衍,水質汙染嚴重時,將引起物種大量的死亡與物種的消失,水質與微生物息息相關,而微生物的出現,攸關螺類、蚌類等各種生物的成長,這些水中的微生物與魚類互存非常值得探究。為此特別於108年4月4日邀請台灣原生魚類協會鍾宸瑞理事長及農委會特聘的魚類專家廖振順先生,蒞校實施小型講座,期望藉由專家學者新知引入,藉此形成本區各校特色課程,而大華中學的高中生,也慕名而來,到本校一起學習。

會後參與本次講座的賀華興老師表示:

廖老師的課非常有趣,他和其他老師最大不同的地方,是他帶了很多動物來上課,他的課裝備格外齊全。首先,他讓我們試著接觸蛇,一隻蟒蛇和花草蛇,消除我們對蛇的陌生和恐懼感。廖老師還示範了自製的驅蛇器,對防蛇很實用。此外,老師帶了惡名昭彰的斑腿樹蛙來,並教導我們,它和原生種布氏樹蛙不同,本蛙背部有明顯黑色的叉,腿部似穿網襪,母蛙會產軟泡,每個卵泡約有300-800個卵,繁殖力驚人,雌體較雄體體型大,然而顏色會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不是辨種的依據,如果這兩種蛙實在分不出來,老師說最後只好依賴叫聲的差異。

老師最後拿手好戲就是介紹台灣原生魚,除了缸中的原生魚外,也展示外來種的淡水魚。這堂課讓我們收穫良多,除了認識很多本土種,外來種魚類之外,也讓我認識了不同蝦虎,也了解到台灣白魚和魚池氏細鯽的不同。

由於外來種的因素,保育刻不容緩。擔任過台灣原生魚類協會會長的鍾宸瑞老師,首先為我們介紹紅皮書的意義,ICUN紅皮書威脅類別依評估標準,分為極危(CR)、瀕危(EN)、易危(VU)、接近受脅(NT)等項。老師除詳細介紹評估標準外,並詳細介紹名列紅皮書的物種,現在因為棲地破壞,外來種入侵,已經上了紅皮書的名單。

台灣細鯿在桃園目前僅存於大漢溪少數區域,也名列到紅皮書。另外,還有青鱂魚,由於引進大肚魚,本物種在業外只剩下兩個棲地。最後我們在老師指導下,完成了一個摺頁,真的很有成就感。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看到講師為本次專題充分的準備,設計議題及發人深省的教具,讓我們體會到教學,除了專業知識講授外,教具及情境的營造更為重要。也感謝本次講師,為本區師生辦理了深切的教育體認,讓我們體會到務實致用的生態教育。

(圖文 賀華興、劉明昌)

講師親自將台灣原生魚類帶入講堂向學生介紹鍾宸瑞老師將帶來的台灣原生魚類提供學生辨識廖振順老師介紹爬蟲類同學認識花草蛇學生親自碰觸花草蛇介紹班腿樹蛙與布氏樹蛙的不同現場展示介紹各種不同的台灣原生魚類蝦虎會後與參與的師生合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活動情報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