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提升桃三區高、國中凝聚區內共識與增進合作契機,本(8/16)日非常榮幸與雲林科技大學合作,辦理「從埤塘活化、鴨間芋作及菸樓再生探討社區觀光發展」工作坊。本次活動工作坊由鄒岳廷校長,邀請楊梅區教育會、楊明國中、楊梅國中等校校長,率隊前往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參與交流與座談。

工作坊中,感謝雲科大休閒所所長 李宗鴻教授精心規劃各項活動行程,本校也鄒岳廷校長也請賀華興老師以「埤塘活化-環境保育-社區觀光」為題辦理講座,介紹楊梅區之交通、風景、農作物等特色,並與參加的師長分享歷年投入環境教育與課程開發的心得與經驗。同時也強調埤塘動植物的保育成果、如何凝聚社區共識與介紹未來努力方向。

賀老師也就下列面相,向各位參與師長報告,略以:

  1. 在交通與地理位置方面:交通掌握地區命運,但它也是形成當地的特色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楊梅鄰近機場與交流道,物流業相對興盛,且地處幼獅工業區,各項電子、金屬等加工業也非常盛行。
  2. 在特色產業與在地連結方面:楊梅區農業也是相當發達,酪農業甚至可以排上全台第二。楊梅的農產品包含了仙草和有機稻米,也有加工類型的茶葉改良場與碾米廠;另有蚯蚓糞土、亞洲植栽有機蛋等,這些皆是鮮為人知的在地產業。而在觀光方面楊梅實屬乏人問津,相當不盛;對比雲林虎尾,有布袋戲館、虎尾糖廠與毛巾觀光工廠等,交織著民俗文化與休憩觀光,觀光產業勢必較楊梅發達。
  3. 在自然生態方面:楊梅與鄰近的新屋埤塘較多,屬濕地植物重鎮,但現今破壞生態的三大兇手:福壽螺、吳郭魚與螯蝦,替保育植物的工作增添了一道難題,復育原生植物的工作也日益困難。賀老師也不吝分享自身經驗,於將近二十年前楊梅高中旁的溪流也曾是充盈著原生動、植物,而今日卻難以復見。

在綜合座談中,鄒岳廷校長提出了「深耕在地」的概念,需讓學生了解生態與產業的特色,培養學生文化創意與在地情懷,使觀光與環保意識開枝拓葉;雲科大休閒運動研究所李宗龍教授也提出,觀光可從居民、產業、生活和經濟結合,關係密不可分,一旦利益大於成本便可推動。因此保育不可單獨,須結合經濟與環保意識,社區的發展與文化提升皆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下午由雲林科大邀請工作坊與會師長前往林內林北村,此處位處清水與濁水兩溪交匯處,拜濁水溪的黑土所賜,產出許多優良的農特產品,像是芋頭、稻米等豐沃的自然資源,孕育著農業型態的客家聚落。並現場了解埤塘、鴨間芋作、菸樓現場考察與林內神社歷史。

美月老師向學員們說明鴨間稻至運作目的,係藉由野放鴨子於稻田中,藉由自然的吃福壽落,藉此減少該螺數量的增長,特別引人感到有趣的是,鴨子與人一樣採「上下班制」中午休息,基本上半小時鴨子便會吃飽。也希望消費者不能只一味要求農產品外觀漂亮卻又抱怨有農藥,此觀念需要大力協助推廣。

黃秀雲理事長緊接著介紹菸樓建築的特色與客家文物。菸樓從1936年至今的歷史,並介紹傳統製作菸草過程,烤菸有分七個等級,時程長達七天七夜,且要注意顧著火,千萬不能熄滅,是相當辛苦的工作。而現今雖已不見煙縷,菸樓轉型成為懷舊觀光與推廣客家文化,仍是獨具特色與教育意涵。

本次工作坊包含了生態意識與人文情懷,充實而豐富。並期望各位師長於學習過程中,彼此互動交換工作心得,消除冷漠感,齊力推動均質化各項工作。

(圖、郭承翰,文 張文鴻、劉明昌)

雲科大所長致歡迎詞賀華興老師為雲林科大及桃三區的教師實施教育心得分享介紹過去日治時期的遺址每月老師向參與活動的師長介紹菸葉的歷史聽取鴨間稻的作業1日本神社遺址介紹會後大家合作拍照客家花布的介紹早期客家先民置放溪流護岸之竹製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活動情報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